0728 - 6502 227
新闻动态 首页 > 新闻动态 > 医院新闻

走进总医院ICU,走近生命与健康的守护

穿上绿色的防护服,带上口罩帽子,换上干净的鞋子,经过一条清洁通道,笔者走进了油田总医院重症监护室(ICU),一个被称作“生命最后一道防线”的科室。

 

01

安静舒适的病区,给患者提供良好的就医环境

油田总医院重症医学科(ICU)始建于2010年9月,历经12余年发展,学科队伍不断壮大,编制床位17张,现有医护人员29人,其中副高职称4人,中级职称6人,初级职称17人,护工2人。

ICU里面的每一张病床都按照“生命岛”的模式设计,每张病床配备有监护仪、定量液体输注泵等先进监护和治疗设备。这些高、精、尖仪器,每时每刻都在承载着生命的重量。你经常会听到滴答作响的仪器声,看到错综复杂的线路、输液管路、引流管、飘红的监护数字、忙碌穿梭的身影、分秒必争的抢救场面,这就是ICU。

ICU的每一个医护人员的缩影,都是救死扶伤的赞美,恪守职业的誓言。在重症监护室大多都是这样的病人,身上插满各种管路,气管插管,鼻饲管,各种引流管。在生与死的边缘线,笑靥如花的我们,坚守生命的重量。这里只有对生命的敬畏和一如既往的坚守,我们至精至诚、从容淡定。他们隔着的不是那道冷冰冰的铁门,而是生死之门。但是有他,医生们会尽力从死神手里抢时间,这是场生与死的搏斗;有她,护士们会24小时轮岗全天悉心照顾,既是医生的眼睛,又是病人可以依靠的家属。

02

规范化的护理、标准化的流程,温暖着每一个生命

“滴滴……滴滴……”仪器声此起彼伏。

“患者氧饱和度不行,意识不清。”“患者心率掉了,瞳孔反射无……”

“肾上腺素静推,开放气道。……”“回来了,回来了。”

在重症医学科内,随时可以听到医护紧急地呼叫,看到医护人员奔跑着抢救患者的身影。走路带风已经满足不了目前的需要,小跑前行成了常态。

“换心”术后的马叔叔,现如今病情好转,恢复良好。豆蔻年华的小李同学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下,转危为安,办理出院回家。

在这里的医护人员就是危重病人的专属天使,他们以挽救生命为己任。美丽善良的护士日日夜夜用家人般的爱心,守护着躺在病床上的患者,温暖着每一个生命。

治疗结束之余,一名护士在给患者剃胡须,保证颜面部清洁;一名护士在给患者剪指甲保证患者干净清洁的手,且不被自己的指甲抓到;还有一名护士在为患者洗脸、擦身上,保证患者干净舒适。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,采取不同体位,扣背,对于清醒的患者鼓励深呼吸和咳嗽,吸痰,做好肺部护理。

 

03

勇挑重担,为生命站岗,用仁心谱写救治危重患者生命之歌

党员护士长谢莉君以身作则,时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,始终牢记自己的初心使命,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,是护士姐妹们的榜样。她用先进的管理理念,弹性的护理排班模式有效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,带出了一支技术过硬、服务周到的优秀护理团队。团队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、家庭及医生的信任、赞扬及认可。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高峰的那段日子,经常是不分白昼地与大家一起奋战,即使是高烧咳嗽了,也没能让她停下脚步,白班护士倒下,她顶上,护工倒下了,她也顶上,就是这么一个默默无闻的,奉献的人。

“特别能吃苦”是ICU黄丽的写照。新冠疫情暴发后,她多次投身前线工作,多个核酸检测点留下来她忙碌的身影,她是护理团队中当之无愧的"钢铁卫士"。疫情高峰的时候,依然是坚持带病上岗,也没有一句抱怨。工作中,同事间碰到不会的,她总是不厌其烦地指导、讲解。脏活,累活也总抢着干。医院加班的身影常有她。生活中,她更像一位大姐姐,不管是谁遇到工作或生活上的事,她都会毫不犹豫地给予帮助。

刘金、马楠、郑虹……等老师,她们都是高年资的老师,她们始终保持着爱岗敬业、任劳任怨的专业精神,不计较个人得失,常常超时工作,主动配合护士长,搞好科室的管理,带教工作,与同事一起克服工作中的各种困难,是同事们的好伙伴。

ICU科室更多的是90后,她们轻盈的步伐彰显着年轻的活力,那温和笑脸洋溢着青春的美丽,她们虽然是"新手",但经过疫情的洗礼,大家都进步和成长了很多。

 

惟其艰辛,方显勇毅。窗外华灯璀璨,而病房的窗户上映衬着ICU天使们忙碌的身影。

在挽救生命的主战场,他(她)们时刻守护在患者床头,随时奔波在抢救患者的路上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;他(她)们在危重与特护相互交织的“舞台”,在汗水与泪水不断流淌的战场,在离死神那么远又那么近的地方,和时间赛跑、与死神搏斗,用专业和温暖谱写了一曲曲救治重症患者的生命之歌。



快速导航

返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