爱洒病房乐陶陶
爱 洒 病 房 乐 陶 陶
——记在简陋病房里默默奉献的内科专家们
作者:康琳
总医院五七院区住院楼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修建的,距今已有40余年。因当年设计缺陷、建材落后、制造粗糙、修建年久等问题,医院改制十年间虽作过粉刷墙面、门窗油漆等修缉,但依旧是布局狭窄、低矮潮湿、门窗缝大、墙灰脱落等,可在这样陈旧严重的病房里,仍旧住着400多名病人,许多还是外地慕名而来的病患。为什么这么简陋古朴的病房有这么多的病人?笔者在采访中,深深为这里的医学专家们浓浓的亲情、温馨的爱心所感染和打动。
学 会 弹 “钢琴”
内一科是拥有心血管、消化、血液病、内分泌、呼吸、肾内科等多个专业的综合大科,分为三个病区,入住病人近200人,且都是老年患者居多。病人往往身患多种疾病,危重症病人也多。医疗风险大,技术要求高,医务人员相对缺少。科主任陈立全要求科室医务人员学会“弹钢琴”,周到细致服务好每一个病人。 从科主任、护士长、到专家和骨干,坚持从专业技术提高、从临床经验丰富方面,狠下功夫,潜心钻研,在医疗业务争做全科医生。医务人员加强巡视,做到勤观察、勤交流、勤调整,力求保证最佳治疗效果。每逢大型假日,专家们都是放弃与家人团聚,守候在病患身边,把放心的治疗和快速的康复留给病人,把寂寞和与家人的分离留给自己,展示了新一代最可爱人的风骨。
在 病 房 过 生 日
神经内科经几代专家们的辛勤耕耘,发展成江汉平原和中国石化系统知名的专科。就是这样一个有悠久光荣历史的团队,把神经内科从技术、服务到医德在周边地区树立了极好的口碑。
神经内科学科带头人、科主任刘志刚,护士长范利红带领全科人员从基本理论、基础知识、基本技能入手,把每一例病人从入病检查、治疗方案、费用开支、治疗康复、出院回访等每个环节、每个班次,都加强与病人的沟通交流,让病人感受到亲情般关怀。
在该科住院半年多的陈老伯是油田会战时期的老功臣,年近八旬,身患多种疾病。一次,医务人员在与其家人的交流中得知老人八十寿辰,科主任刘志刚、护士长范利红和值班医务人员买来生日蛋糕,送来鲜花,为老人唱起生日祝福歌,老人一家人感动得连连道谢。
为了更好满足病人看好病、服好务、花钱省的要求,神经内科专家们瞄准国内外领先的技术前沿,开展脑血管造影(DSA)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微创介入(血管成型、支架置入术)治疗,大大方便病人在家门口治疗,目前,已成功完成200多例。护士们针对躁动患者治疗不配合,自行设计约束带,并利用休息时间做好免费给患者使用,让患者完成治疗,有效保护了患者的肢体。一次,该科在护理一名呼吸肌无力的女患者,发现她情绪低落,悲观厌世,医护人员轮番鼓励患者,并在网上下载很多励志故事读给她听,并找来很多歌曲、相声等,还把疾病相关的健康知识打印给患者家属,让患者鼓起了生活的勇气。该科在医疗服务中坚持做到 “四个一、三到位”。即:一声问候,一个微笑,一声道别,一张联络卡;做到接待安置、分级护理、基本记录到位;陪护病人检查、治疗交代、解答问题到位;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到位,保证患者“入院有人接、手续有人办、检查有人陪、出院有人送”。
应该冠以“ 委 屈 奖”
中医科定编床位45张,长期加床收治住院病人60多人。针对病人并发症多、绝症晚期多、老年病人多、疑难杂症多、病人要求高的实际,科主任肖志刚、护士长谢丽君身体力行,带领全体员工牢固树立“三好一满意”的服务理念,他们从狠抓医疗质量、服务态度、医德医风,加强医疗环节、服务过程、医疗项目的精细化管理,从满足病人的医疗服务、康复痊愈入手,提高服务质量。部分绝症晚期、疑难杂症病人,有时大小便失禁,脏臭难忍。主任肖志刚、护士长谢丽君经常带着医务人员帮病人们端水送饭、擦身按摩,就象对待自己家人一样。有一位绝症晚期的老病人神智不清后,家人被拖得也嫌烦了,晚上没人照看,病痛折磨得老人到处乱跑。病人的两个儿子拉着主任肖志刚,责怪他没有看管好老人,还要动手打医生。护士长谢丽君带着大家边劝阻,边给病人家属解释沟通,边噙着泪水给病人擦洗……同室的病友都对医务人员投以赞赏的目光。
儿科是一个特殊的“窗口”,常常是一个患儿,一大家长辈陪护。医生、护士的工作就象面对一大群考官似的,稍有不慎就会糟至责怪和谩骂。周护士是一名高资历的专家,一次接待一个患儿,在打头皮针时,因天气冷,患儿血管细又收缩,加之其家人长辈7、8人围观。血管打了一针没成功,患儿大声哭喊不停,其家人又是吐口水,又是责骂护士。周护士当时就被责怪得眼泪汪汪。护士长尹艳萍闻讯后,连忙给患儿家长道歉,一边劝道患儿家长不要着急,一边在其家长的数落、责怪中亲自注射头皮针。
就是这样,五七院区的医务人员在这里默默地奉献着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