便血非小事,早筛早诊是关键!——警惕结直肠癌的隐匿“信号”
近期,我院接诊了多位“间断便血数月”的患者。患者自述便血初期自行使用痔疮膏后症状有所缓解,误以为是痔疮,未及时就医,但随着便血频率增加、出血量增多,患者最终选择就诊时,经肠镜检查确诊为结肠癌直肠癌。遗憾的是,术后病理分期提示肿瘤已进展至较晚阶段,患者经济负担明显加重、远期效果明显降低。这些案例再次为大众敲响警钟:结直肠癌早期症状隐匿,易被忽视,早筛早诊刻不容缓!忽视“小症状”,可能埋藏“大隐患”。
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《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》显示,2022年全国新发癌症病例482.47万例,癌症死亡病例257.42万例。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,新发病例高达51.7万例,位于第二高位,死亡病例高达24万例,位于第四高位。早期症状常与痔疮、肠炎等良性疾病相似,如便血、排便习惯改变(腹泻或便秘交替)、腹痛腹胀等。许多患者因“自诊自治”或对症状的轻视,错失最佳治疗时机。
患者便血数月却未及时就医,会导致肿瘤持续进展。临床数据显示,早期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可达90%以上,而中晚期则大幅下降,其中IV期5年生存率不足20%。因此,识别身体发出的“危险信号”,尽早就医筛查,是战胜疾病的关键一步。
科学筛查,精准诊断,为生命争取时间。结直肠癌并非“无迹可寻”,通过规范的筛查手段可显著提高早期诊断率。
40岁以上、有结直肠癌家族史、长期高脂低纤维饮食、慢性肠道炎症(如溃疡性结肠炎)等人群,应定期进行肠镜检查。
症状≠痔疮!
肠镜是“金标准”!
结直肠癌诊疗
无痛肠镜筛查:提供舒适化、精准化的肠镜检查服务,助力早期病变发现。
微创手术与快速康复:成熟开展腹腔镜手术,减少创伤,加强围手术期管理,加速术后恢复。
别让“以为”耽误了生命。“以为是小毛病”、“害怕做肠镜”、“工作忙没时间”……这些常见的侥幸心理,可能成为健康路上的“绊脚石”。结直肠癌的防治,需要医患携手。医生建议:
1.主动关注身体变化,症状持续2周以上需就医;
2.高危人群定期筛查,40岁起建议每5-10年进行一次肠镜;
3.相信科学诊断,拒绝“自我诊断”延误病情。
我院始终以守护百姓健康为己任,提供从筛查、诊断到治疗的全流程服务。如果您或家人存在肠道健康疑虑,请及时就诊,让我们共同为生命健康筑起牢固防线!
发现一例早癌,挽救一个生命,幸福一个家庭。早发现,早干预,战胜癌症绝非遥不可及,我们共参与、共奋斗、共努力。
供稿:董浩
编审:朱美岳